原创 / 独立 / 有趣
专注于"书影音"的垂直媒体

《曾经》电影原声 料峭春寒里的一抹暖阳

扩展阅读:「曾经」,你们在一起

作为一部无明星、小成本、独立制作的电影,「曾经」先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载誉而归,再顺道卷走全美一千万的票房,各大媒体亦毫不吝啬的奉上一边倒的溢美之词,这部爱尔兰音乐片含蓄的制造出一个小小的奇迹。剧情随有些老套、却令人信服,质朴而又激昂的音乐与之配合默契,当这一切严丝合缝的呈现于简单的画面时,自然能打动人心。

他是个民谣歌手,街头卖艺,昼伏夜出,顺带在父亲的吸尘器修理店帮忙;她是个捷克移民,以零星出售鲜花和报纸为生。在人潮涌动的都柏林街头,两人从素不相识到一朝相遇,因着对音乐同样侵入骨髓的热爱,奇妙的化学反应悄悄产生了。小误会、冰释前嫌、以音乐之名温暖彼此,却终不能摆脱过去的困扰——他的心上还镌刻着旧日女友的身影,而她经历了一场短命的婚姻,正独立抚养一个两岁的女儿。

本片叙述的故事实在简单,两个蒙尘的人拥有如出一辙的赤子之心,奔波的途中,他们相遇了,靠近了,感动了,别离了。但凡时间哪对男女,都能依照此模式,谱出一段人生的小插曲;而它的剧情又真是清爽干净,大部分镜头呈现的都是一双并肩行走的身影,他背着拙朴的木吉他,她的碎花长裙随风摇曳,两人从未有过分的举动,最亲密的接触也只是离别前,他在她脸颊上留下的蜻蜓点水之吻;然而,整部电影却又是如此真情流露,意蕴绵长。一个在街头卖艺,收入微薄。另一个身在异国,孱弱的肩膀不得不负担养家糊口的重任,但他矢志不渝的坚持创作,她不间断的去琴行弹钢琴。男女主人公虽然潜伏于生活底层,却从未停止仰望梦想的星空,太残酷中裹着小诗意,使这部以音乐打头阵的电影具备了柔韧的叙事张力。

导演约翰·卡尼和男一号格兰·汉萨德交情甚笃,合伙组建了一支名为“The Frames”的摇滚乐队,他们的才华一经摩擦,便精彩迸发,火花不断。片中所有曲目都由汉萨德一手包办,年仅18岁的女主角玛格塔·艾尔格洛娃,则是他们从布拉格力邀的音乐精灵。三个文艺青年借着大众化故事的衣钵,让小众情怀纵情的翻涌沸腾,想不抒情都不行。无处不在的吉他和弦和萦绕不绝的抒情歌声相得益彰,轻易就能勾走小资和伪小资影迷的魂魄,还建设性的充实了略显薄弱的剧情,一箭双雕。

影片对色彩和处理也独具匠心,其颜色兵分两路,首先是红色:女孩住在红砖砌就的公寓里,行走的街道铺着黑红的地砖,手里待售的鸢尾花是血红的,她永远斜挎着一个紫红的皮包,深夜去便利店穿着暗红格子的睡袍,还有飞驰的大红色奔驰车、街角朱红的公用电话;然后是蓝和绿:斑驳的绿树郁郁葱葱,如洗的碧空,如茵的草地,翠绿的湖水… …当然,还有那谈谈的愁绪。(转自余周周的时光网博客)


曾经 Once (2007)
导演: 约翰·卡尼
编剧: 约翰·卡尼
主演: 格伦·汉塞德 / 玛可塔·伊尔格洛娃
类型: 剧情 / 爱情 / 音乐
制片国家/地区: 爱尔兰
语言: 英语 / 捷克语
上映日期: 2007-01-20(圣丹斯电影节) / 2007-03-23(爱尔兰)
片长: 85分钟
又名: 一奏倾情(港) / 曾经。爱是唯一(台) / 曾经拥有 / 一生的唯一 / 情难独奏(豆友译名) / 宛似(豆友译名)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英语学习网站 » 《曾经》电影原声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赏几个铜板吗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